本文转自【法治网】;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从古至今通行的公平买卖准则。在渠道经济时代,渠道方则承当起资金监管者的人物,并经过施行“七日无理由退货”等方针规矩,来确保顾客的权益和资金安全。
不过,有这么一种状况,让买卖两边的公平买卖失去了平衡,而现行的渠道规矩又好像对此束手无策。
近来,家住北京的鲍女士(化名)向法治网研究院反映,自己在闲鱼渠道上遭受了一桩令人难以置信的买卖欺诈——有买家在闲鱼上拍下了其售卖的星巴克星礼卡,可是却迟迟不予付款,鲍女士以为,渠道提示的“买家已拍下”具有严峻的误导性,使其误以为买家现已拍下而且付款,可以进入下一步操作,而在对方屡次敦促下,自己供给了卡号及暗码,毕竟骗子“卷卡失踪”,而在自己提出维权后,渠道方的过后干涉,也以“追丢失利”而告终。
套路:买家先假意拍下,再骗得卖家卡密
鲍女士是闲鱼渠道的一名新用户。在她的形象里,闲鱼是具有淘宝和付出宝背书的大型二手买卖渠道。因而在有二手买卖需求时,她几乎没有犹疑就下载注册了闲鱼APP,学着向其他用户相同挂上了自己的产品,成为了一名“二手卖家”。
生意很快就上门了。7月10日,一位买家经过音讯页面联络到她,标明要购买其在售的星巴克星礼卡产品。在买家标明已拍下且渠道页面显现“买家已拍下”后,鲍女士以为买家“现已拍下并付款”,所以给了买家卡密。可是,鲍女士随后发现,买家仅仅拍下了产品,却没有进行后续付款操作。
由所以虚拟产品,获取卡密即可运用,鲍女士赶忙联络买家,敦促对方付款,但此刻,对方却是“已读不回”的状况。意识到自己或许遭受了网络买卖圈套,她想当即冻住订单,却发现无法操作。她企图联络客服,但客服不在作业时间,无法及时处理问题。
次日,鲍女士联络到客服,叙述了自己的遭受,问询怎么告发骗子买家。客服告诉她,由于拍下未付款,因而订单未生成,只能挑选“有资金丢失,非闲鱼订单买卖”的选项进行告发,而且告发需求3个作业日断定。
7月12日晚8点,经过1天半的等候,渠道断定鲍女士告发树立,并显现开端第一次追损,但鲍女士发现渠道对买家账号没有任何处置办法,仍能看到对方在线。7月16日,对方账号显现反常。7月17日,渠道以“两次追丢失利”告终。
关于这一处理成果,鲍女士除了对渠道客服的协助情绪感到失望外,一起也对闲鱼渠道的告发和监管机制提出几点质疑:
1. 渠道页面上仅显现“买家已拍下”,会被误以为买家现已完结拍下订单后的全部过程,且没有任何预警功用,15分钟后才提示对方未付款。谈天界面的这种系统提示,是否具有误导性?
2. 告发后处置期最长为3个作业日,而在此期间是否对问题账号有所处置?
3. 闲鱼的追损手法是外呼(即经过电话和短信要求其返还产业),外呼追损或许性极低,且无法承认闲鱼渠道是否真的进行过相关操作,仅是两次追损后,闲鱼就抛弃了协助受害者维权,一起没有供给任何其他处理办法,是否尽到了渠道职责?
法治网研究院查询发现,在闲鱼渠道上,此类针对虚拟产品“拍下不付款”的买卖圈套,好像已成固定套路。此前已有多名网友反映,在闲鱼上挂出购物卡后,阅历了与鲍女士相同的遭受——先假意拍下,在不付款的状况下,骗得卖家卡号和卡密等信息。
“有了这次沉痛的经验我才知道,已拍下不等于已付款,为什么渠道不直接标示清楚‘买家已拍下,待付款’?关于像电子卡这种比较特别的不需求进行实体发货的产品,渠道为什么不细化买卖规矩,维护卖家权益?此类买卖圈套接二连三地产生,渠道方就没有职责吗?”鲍女士很是不解。
客服:确已极力,但不能确保追损成果
法治网研究院随后联络了闲鱼客服。客服标明,一般针对买家拍下产品可是未付款的状况,主张卖家先自行联络,若不合作可以进行告发。后续的追缴作业交由专员进行,客服并不参加,因而不能确保追损成果。
客服人员一起泄漏,被告发的用户将会面对封号处理,即丢失登陆权限在内的全部权限。在查询人员进一步诘问处理的是什么账号,以及或许绑定的淘宝账号和付出宝账号是否会受到约束时,客服标明处理只限于闲鱼渠道的这一账号,关于其他账号无法处理。
法治网研究院提出期望客服协助联络到担任追损的专员时,被奉告无法直接联络。面对鲍女士这种追丢失利的成果,客服标明无法,称渠道必定会活跃履行职责,极力协助追损,而且在渠道内对违法违规用户做出相应的处理和约束,但渠道毕竟不是法律部分,只能对账户限权,无法强制从对方账户中将钱款交还。
针对鲍女士的遭受,《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观韬中茂(青岛)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杰标明,现在,网络产品买卖现已构成固定流程。以闲鱼渠道为例,购买产品后,会显现“买家已拍下”提示,而且卖家应当可以留意到产品被确定,可以进行修正价格等操作,在买家付出完结之后,也会提示“买家已付款,等候你发货字样”。值得留意的是,本案中出售的为虚拟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发货办法,用户会存在必定程度的疏忽大意,可是很难因而断定渠道的提示标识是否有误导之嫌。
《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档合伙人董媛媛则以为,依据电子商务法第五十条规矩:“电子商务运营者应当明晰、全面、清晰地奉告用户缔结合同的过程、留意事项、下载办法等事项,并确保用户可以便当、完整地阅读和下载。”在《闲鱼社区服务协议》等渠道规矩中,并未看到对合同缔结过程的明晰、全面、清晰的奉告。可是法律法规并没有清晰规矩,渠道的这种“奉告职责”的详细内容和程度,这实际上很或许归于一种为大众所熟知的买卖常规。所以,很难明承确定闲鱼渠道关于买卖安全没有尽到提示职责。她进一步解释道,在买家拍下产品并提交订单成功时,两边之间的合同现已树立,但卖家由于将“买家已拍下”的提示误以为买家已完结付款,而进行发货,也便是践约履行了合同,可是买家不付款,归于违背合同约好的行为,而不是渠道的买卖安全漏洞。
网友:已有不少人被同一个用户欺诈
法治网研究院留意到,在黑猫投诉、小红书、微博、豆瓣等渠道,关于闲鱼欺诈的投诉和曝光层出不穷。仅黑猫投诉上,关于闲鱼的投诉就高达9万多条,但闲鱼的回复量和已完结投诉量只要14条。胶葛类型会集表现为网络欺诈、网络售假、货不对板、售后服务、客服问题等。有网友标明,“现已有不少人被同一个用户欺诈后,欺诈犯刊出跑路!”
近年来,跟着电子商务和同享经济的快速展开,搁置物品买卖的商场潜力不容小觑。据清华大学动力环境经济研究所等组织发布的《2021我国搁置二手买卖碳减排陈述》估计,到2025年,我国的搁置物品买卖有望打破三万亿元。
揭露材料显现,2014 年,闲鱼渠道背靠淘宝和付出宝巨大的用户群,以社区 + 电商的立异形式,敏捷成为我国抢先的产品 C2C 社区和买卖商场,越来越多的用户完成了“买家”和“卖家”身份的来回转化。本年5月23日,闲鱼举行2023年产品晋级发布会,会上最新数据显现,闲鱼的用户数现已打破5亿,发布规划近1亿,在线产品数量已超越10亿件。
可是,近年来,闲鱼渠道所面对的信赖危机却愈演愈烈。以次充好、真假混卖、虚伪买卖、网络欺诈等现象层出不穷,用户信赖指数逐步走低。此前,闲鱼创始人谌伟业在受访时曾标明,“信赖”二字限制二手买卖渠道的展开上限。“信誉系统对共享经济展开是水电煤相同的存在,假如这一根底环境没有建设好,就不会有好的用户体会,渠道的工作功率会大打折扣,规划也就很难做起来”。
而为了确保用户的体会和产品质量,闲鱼也继续推出多项渠道办法。
本年5月15日,闲鱼发布《软件服务费收取方针阐明》,称拟关于在渠道展开高频高额买卖的卖家收取软件服务费。即开端对工作卖家采纳“抽佣”形式,旨在必定程度上整治“伪商家”对商场的打乱。闲鱼总经理季山在产品晋级发布会上标明,这一行动仅针对买卖金额、笔数大幅超越个人卖家的工作卖家,期望他们可以用更商业的逻辑经商。
针对用户胶葛问题,闲鱼称进一步晋级了用户小法庭机制,招引更多用户进入,用社区力气来处理胶葛;在安全、灰黑产和欺诈等渠道底线问题上,闲鱼也设有安全团队进行监控。
闲鱼还推出自有信誉分系统“鱼力值”以及用户形象,即针对用户在闲鱼内的行为进行点评,让普通用户在买卖中具有更精准的点评系统,答应用户为别人添加用户标签,添加买卖确定性和信赖度。
闲鱼总经理季山说:“咱们期望全部以满意个人买卖为中心,然后再去看那些延展出来的需求有什么样的处理方案。”
律师:渠道方负有安全确保职责
明显,在闲鱼的渠道管理力度与其面对的信赖危机之间,好像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对此,董媛媛律师以为,闲鱼作为电子商务渠道,的确很难在海量的买卖中,确保对每一笔详细买卖进行齐备的监管和风险防备。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职责的躲避,依据电子商务法第三十条规矩,“电子商务渠道运营者应当采纳技术办法和其他必要办法确保其网络安全、安稳运转,防备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有用应对网络安全事情,确保电子商务买卖安全”。安全确保职责首要包含:风险防备职责(奉告职责、警示职责、防备职责),风险消除职责(及时有用消除和操控风险办法),救助职责(危害产生后及时采纳合理办法避免丢失扩展)。闲鱼应当采纳必要办法对此类网络欺诈行为进行防备、消除和救助。
此外,《闲鱼社区服务协议》的买卖争议处理相关规矩约好,产生争议首要有以下几种处理办法:与争议相对方自主洽谈;运用闲鱼社区供给的争议调处服务;恳求有关部分调停、投诉、裁定、申述等。可见,闲鱼渠道关于售后争议处理,仅是清晰供给了“争议调处服务”。
李杰律师标明,电子商务法第38条规矩:“电商渠道运营者知道或许应当知道渠道内运营者出售的产品或许供给的服务不符合确保人身、产业安全的要求,或许有其他损害顾客合法权益行为,未采纳必要办法的,依法与该渠道内运营者承当连带职责”。关于请求进入渠道出售产品或许供给服务的运营者及非运营用户,闲鱼渠道应要求其提交其身份、地址、联络办法、行政许可等实在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核验、挂号,树立挂号档案,并定时核验更新。假如对违法欺诈行为,渠道消沉应对、不作为,将承当连带职责。
当然,用户关于本身买卖安全也不能漫不经心,不论是买方仍是卖方,都要在买卖过程中留意产品概况、保存买卖依据。“当渠道难以处理问题,需求诉诸司法时,民法典、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将是维权者的后台和支撑”,李杰说。
选题策划|法治网研究院
文|范洁